封建时代最强国家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文明特性、资源调配和战术适应性。在封建时代,中国、玛雅和匈奴因其独特的经济和军事优势常被视为顶级选择。中国初始多3个村民且科技研发成本递减,玛雅资源采集效率高且步兵成本低,匈奴无需建造房屋节省木材,这些特性使它们在封建时代能快速建立经济优势并发起有效进攻。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这些特性实现资源与兵力的高效转换,而非单纯依赖单一兵种或战术。
封建时代的核心战术围绕资源控制和快速进攻展开。中国适合步弓战术,利用科技成本优势快速升级并压制对手;玛雅凭借步兵廉价特性可实施大规模剑士或投矛手压制;匈奴则适合骑兵骚扰,节省的木材可投入军事建筑或农田。无论选择哪种文明,封建时代必须保证食物和木材的稳定供应,通常需要8-10人采集食物、12-14人伐木,剩余村民分配至黄金或石矿。资源调配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进攻节奏和防守能力。
军事策略上,封建快攻可分为塔爆、步弓压制和骑兵骚扰三类。塔爆依赖箭塔推进,需提前采集石头并精准选址;步弓压制要求靶场持续产出弓箭手,配合少量长枪兵防御骑兵;骑兵骚扰则需马厩快速出侦察骑兵,针对敌方伐木或采矿农民进行打击。无论采用哪种策略,均需避免资源断档或兵力分散。封建时代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前10分钟的经济与军事协同效率。
面对快攻时,应优先保护伐木场和采矿点,利用城镇中心射程和少量长枪兵周旋。中国可凭借TC人口优势快速补充农民,玛雅通过廉价步兵反制骑兵,匈奴则依靠骑兵机动性拦截敌方部队。防守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侦查对手动向,提前调整资源分配和兵力部署。封建时代的拉锯战常因一方经济崩溃而终结,因此平衡攻防资源投入至关重要。